img
1 1
2 2
3 3

历史回顾

概要:
详情

1940年春节期间:日本株式会社满州吴制砥所

1946年4月26日: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东北特派员办公室接管吴制砥所。工厂暂定名为第二机器厂第四分厂。同年10月工厂移交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沈阳机器厂筹备处,正式定名为沈阳机器厂第五所。

1947年6月:工厂由第五所改为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有限公司沈阳机器厂第四分厂。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工厂历尽沧桑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

1948年11月4日凌晨,东北人民政府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正式接管,改民为沈阳第一机器厂第六分厂,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

1949年1月:合并了安东砂轮厂。

1949年4月:工厂定名为苏家屯砂轮厂,隶属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领导

1949年8月:成立碳化硅试制小组

1949年9月,苏家屯砂轮厂转属沈阳工具厂领导,

1949年12月未:碳化硅试制小组正式试制成功。

1950年由东北机械工业部批准,投资建造500千伏安容量的冶炼炉,批量投入试生产。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为我国自制金刚砂开辟了道路。为磨料成产填补了空白。同年2月《沈阳日报》、《人民日报》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

1953年2月6日:苏联专家来厂指导生产。成立了化验室并试制成功了合成树脂。又于1953年4月试制成功了树脂结合剂砂轮并投入生产。1953年12月:试制成功了橡胶结合剂砂轮并小批生产。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厂首次制定了我国磨料磨具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1954年5月,根据第一机械工业部指示厂刚玉停产转山东新建厂生产。7月第一批支援刚玉生产人员奔赴山东张店,并调去一些刚玉生产设备。1955年第二批人员调到张店砂轮厂,支援该厂的刚玉生产。为了支援张店砂轮厂的砂轮和硅碳棒生产,又于1956年派出第三批人员支援山东。

1955年7月厂派8名干部到郑州砂轮厂。8月3名技术骨干相继调往郑州砂轮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厂共输送出318人,支援郑州砂轮厂和张店砂轮厂,并为其代培实习886人,其中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熟练工人,为发展我国磨料磨具事业作出了贡献。

1956年7月,民主德国专家来我厂指导生产,在8个月的时间里,共提出建议255项。并先后研制成功8种新的结合剂。

1958年1月,苏家屯砂轮厂的隶属关系下放到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局。

1958年10月,全国首届磨料磨具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在苏家屯砂轮厂召开。苏家屯被誉为磨料磨具行业基地。同年,派出23人调往郑州砂轮厂,支援新厂开工。

1959年7月厂属关系由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局上收为辽宁省机械工业厅。

1959年8月建成我国第一座隧道窑

1962年1月31日,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苏家屯砂轮厂正式更名为第一砂轮厂(DY),隶属第一机械部第二机械工业管理局领导。

1962年6月1日,沈阳市第五研究所并入第一砂轮厂(DY)。

1965年3月起,开始筹建“三线”厂(第五砂轮厂)。1970年三线厂停止建设,磨料磨具专用设备移交第三砂轮厂。

1971年7月,工厂试制成功了“人造金刚石”磨料及其制品。为尽快发展金刚石及制品的生产,1972年7月,金刚石车间正式成立并于1973年投入生产。

1980年2月7种新产品相继试制成功,其中金刚石划片砂轮达到了日本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联系我们 

img
img

版权所有:沈阳达亿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1038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